应对连阴雨天气“三秋”抢收抢种技术指导意见

当前正值我省秋粮大面积收获和油菜小麦陆续秋播的关键期,9月以来,全省大范围的阴雨寡照天气对秋粮生产带来一定不利影响,为切实抓好“三秋”生产指导服务,确保秋收秋种不误农时高质量完成,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。  

一、近期气象条件及灾害影响

近期气象条件分析:9月份全省平均气温24.9℃,较常年同期偏高1.8℃。平均降水量164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1.1倍,其中淮北地区大部异常偏多2-3.8倍,平均降水日数14天,偏多6天,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六多。据天气预报,全省从10月5日持续晴好天气过程,预计10月至11月初全省降水偏少,气温偏高,其中10月12-14日和22-24日2次降雨过程。

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:一是影响秋粮收获进度。水稻等秋粮生育进程延迟,籽粒灌浆缓慢;土壤和空气湿度过大,迟熟田块的水稻玉米作物倒伏和病害风险增加。传统轮式收割机械难以进地作业,成熟后无法及时收获。二是影响秋粮及时晾晒。持续阴雨,导致收获后晾晒困难,且烘干成本增加且能力难以满足需求,小农户没有烘干习惯,受潮霉变风险增加。三是影响油菜等秋种作物适时适墒播种,土壤水分过大会降低播种质量和出苗率。

 二、迅速行动,切实抓好当前抗渍抢收积极应对不利天气,因地制宜施策管理,力争成熟一块、收获一块,最大限度降低损失,全面推进秋粮安全收获。  

1.尽快排水降湿散墒。以促秋收秋播进度、提高秋播质量为目标,针对涝渍严重的地块,利用近期晴好天气,要抓紧组织调配机具,集中开展沟渠疏通、排水,沥出耕层滞水,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持水量,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争取时间和适时秋收秋种创造有利条件。

 2.全力开展抢收作业。抢抓10月上中旬晴好天气的“窗口期”,广泛发动农户,全力加快收获进度。对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玉米、大豆、水稻等作物,要及时抢晴抢收抢烘抢晒,对于土壤湿度大、传统机械难以下田的地块,可调集、改装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;机械无法作业的田块,要抓紧组织人工抢收,力争成熟一块、收获一块。对于迟熟的水稻玉米等作物的地块,适当晚收。

 3.多措并举抢烘晾晒。根据秋粮作物成熟度,统筹调配农机具、烘干设施、晾晒场地,适期收割,高效推进收获进度,防止霉变。有烘干条件的,烘干后立即入库;没有烘干条件的,要充分利用各类场地和空间及时通风晾晒,杜绝囤堆霉变,确保收获存储质量。  

三、科学应对,确保不误农时推进抢耕抢种坚持适墒播种、抗逆精播、以技补晚、以促为主的应变措施,全力培育冬前壮苗,夯实夏粮丰收基础。  

1.小麦应变适墒播种。一是坚持播期服从墒情。受连阴雨天气影响,小麦播种期拉长,土壤过湿地块要尽快排水散墒,宁晚勿早,切实做到土壤相对含水量70-80%时适墒播种,做到“三沟”配套,视墒酌情镇压,确保一播全苗。其中淮北地区适播期为10月20日-27日,沿淮、江淮地区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适播期分别为10月30日前和11月10日前。二是调整播量匹配播期。基本苗以20-25万为宜,播量上限控制在17.5-20.0公斤/亩,超过适播期,每晚播一天增加0.5公斤播量,规范做好小麦种子包衣、药剂拌种。三是坚持晚种适当浅播。底墒充足,播种深度3-4厘米为宜。四是强化肥料适当前移。持续降雨导致土壤养分流失,播种时要施足底肥,底肥比例应提高至60-70%,适当增施磷钾肥,冬前可采取喷施芸苔素内酯、机械镇压等措施,增强小麦抗逆能力。  

2.油菜抢时适期抢播。优先育苗移栽、旱茬直播,坚持开沟作畦、适墒早播、精播匀播。一是推荐耐迟播品种。选用生育期偏短、耐迟播、抗寒抗逆能力强的早中熟品种,可减少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影响。二是适时调整播种方式。育苗移栽油菜宜在10月12日前,精量条播油菜10月20日前播种,在适宜播期内宜早不宜迟,沿江江南地区最晚不迟于10月25日,亩播量350-400克。墒情过重或晚熟稻茬田块可进行飞(套)播,配合高畦降渍等方式,务必抓好种子包衣、拌种,培育壮苗。三是适期调整播量。秸秆还田量大、墒情差、播期偏迟的田块建议加大播种量,亩播量可提高到500克以上,确保直播油菜亩成苗3万株以上,移栽田块密度为每亩12000株左右。四是抗逆科学施肥。持续降雨导致土壤养分流失,播种时要施足底肥,每亩施用35-45公斤复合肥、1公斤硼砂,增强油菜抗逆能力。冬至前后视苗情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叶面肥或芸苔素内酯生长调节剂,抗逆促生长,培育冬前壮苗。  

四、认真履职,切实加强“三秋”生产指导各地要把抓好“三秋”生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,坚持“抢”字当头,责任再压实、措施再加力,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,抓好抢收抢烘抢种。要进一步强化墒情监测、秋收进度和农情分析调度,准确把握生产形势和发展趋势,确保“三秋”生产有序开展。要强化包村联户服务制度,农技农机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,跟进技术指导和现场服务。要加强与气象、水利等有关部门沟通会商,及时发布农业防灾减灾预警信息,落实关键生产措施,形成田管和抗灾生产合力。要充分利用网络和手机等信息平台,广泛宣传抢收抢种和抗灾生产技术,切实抓好抗灾“三秋”生产服务。

来源: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官网


联系我们
电话:

0551-65316938

传真:

0551-65320226

邮箱:

ahqygk@163.com

地址:

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大道98号


荃银高科微信公众号